展望2024年行情,中泰国际发布《曙光中重振旗鼓》策略报告,建议关注六类与景气周期反转相关的行业机会。

  企业盈利有望回升恒指估值已具修复空间

  中泰国际指出,2023年下半年以来一系列政策不断落实出台,但受制于居民收入预期低迷、民企投资信心不足、房地产债务违约风险、以及地方财政困境拖累财政扩张力度等结构性问题,经济增长恢复动能有待加强。

image

  而同期美国高利率环境下,港股在中国内生经济复苏偏慢和海外流动性持续紧缩的背景下震荡下行。截至11月30日,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及恒生中国企业指分别下跌14.0%、5.9%、12.9%。

  但另一方面,港股估值当前已处于历史低点。恒生指数及MSCI中国指数未来12个月的预测PE分别为7.7倍及9.0倍,分别处于2016年以来0.5%及0.9%分位数。

  中泰国际认为,随着2024年全球美元流动性出现边际改善,港股的企业盈利有望筑底回升。恒生指数的估值有条件出现修复。

  全球经济筑底回升中美经济共振利好港股

  中泰国际的报告显示,领先全球制造业周期的半导体周期已悄悄开启,预示着全球新一轮经济扩张的到来。

image

  数据上看,全球半导体销售额早于2023年1月筑底。而拥有“全球经济金丝雀”之称的韩国11月出口同比增长7.8%,连续两个月重回正增长,也预示全球的半导体、重工、商品需求正在改善。

  而新一轮全球基钦周期的低点可能已出现在2023年7月,并即将开启新一轮的扩张。

  从历史上看,全球基钦周期一般呈现3.5年至4年(42至48个月)的运行规律,2010年以来分别出现三次完整的基钦周期。分别为2012年8月至2016年2月、2016年2月至2019年7月、2019年7月至2023年7月,分别历时42.6、41.5及48个月。

image

  值得关注的是,据OECD综合领先指标显示全球两大经济体——美国与中国已进入扩张周期,美国经济继1994年以来有望再度软着陆。历史上,当中美经济共振向上,港股表现均迎来利好。

  中国经济修复现积极信号港股流动性将边际好转

  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支持下,中国经济已有企稳迹象,四季度以来中国制造业 PMI 新订单指数回升,PPI 同比跌幅收窄,工业产成品库存增速及工业企业利润均现改善。

  三个月移动平均的中国官方制造业PMI指数已于2022年12月见底,叠加中国信贷脉冲指数已连续三个月回升,显示中国经济在低位继续修复。

image

  根据彭博综合经济学家的预测,202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为4.5%,CPI同比增长1.7%,相当于名义GDP同比增长6.2%,意味着较2023年的名义GDP增长有所提升,利于企业盈利恢复。

  中泰国际称,由于居民部门再加杠杆的空间及能力不多,而龙头民营房企的债务违约风波也会进一步降低居民的购房意愿,叠加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城市化进程放缓,商品房成交量及房价大概率仍未见底。未来,中国经济的抓手或需依靠更积极的中央财政政策,中央政府承担加杠杆的责任,置换居民及企业负债,使经济主体轻装上阵。

  四季度中央一万亿特别国债加杠杆并且年内突破财政赤字,已释放相关积极信号。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随内生需求修复和全球制造业周期扩张内外两个路径,逐渐进入主动补库存。

image

  更为值得期待的是,海外央行加息周期已见顶,利率上升对港股流动性挤压有望纾缓。

  中泰国际表示,2024年美国将完成从加息到降息的周期转换,转换时点预计或在明年中旬才来临,预计港股流动性压力释放呈现“先慢后快”态势。

  历史上,港股恒生指数跟美元指数具有很强的负相关性。美联储暂停加息后,无风险利率上升对股票估值的挤压便会纾缓,一旦长期利率调头向下,更会对估值及情绪带来积极提振。

image

  国内方面,预计央行维持宽松货币政策,融资成本有望持续下降,将吸引内资继续通过港股通买入港股。此外,美元指数走弱引发的人民币被动升值,也能纾缓港股的估值及流动性的挤压。

  基准情境下2024年恒生指数目标价为20600点

image

  中泰国际指出,恒指盈利或已在2023年6月底见底回升并持续,除地产及原材料行业外,其余行业的盈利预测均获不同程度的上修或企稳。

  根据彭博一致预期,2024年恒生指数每股盈利预测为2168,较2023年增长10.5%。

  预计2024年恒生指数的合理高低波幅在15300至 23100点,相当于2024年7.6倍至10.7倍预测市盈率。基准情境下,2024年年底恒生指数目标价为 20600点,相当于2024年9.6倍预测PE。

image

  行业配置方面,中泰国际认为2024年开年,受惠于海外流动性压力趋缓、中央财政和货币政策合力、新一轮“防风险、稳增长”政策密集落地等影响,港股有望实现修复式反弹行情。

  策略上看好:

  1)防守性较高且具长期配置价值的高分红的能源、电讯、公用事业板块;

  2)库存周期见底且符合长期结构性转型逻辑的半导体;供给回暖及AI降本增效的头部游戏厂商;具备产业周期反转机会的消费电子;

  3)政策预期低点已过,盈利修复和估值上行,且受惠肿瘤药物景气回暖及健康管理等领域的概念;

  4)财政杠杆主投基建,以及“三大工程”等有望拉动有色金属及工程机械板块;

  5)“活跃资本市场”以及顺周期属性的券商板块;

  6)经济弱复苏下服务消费相关的博彩、文旅;消费下沉的高性价比零售股;具备出海逻辑的电动汽车相关产业链、纺织服装等。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