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

元描述: 本文深入探讨了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对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和绿色园区的关键作用,并提出了完善绿色制造体系的五项措施,包括均衡化建设、数字化协同、资金保障、制度保障和主体支撑。

吸引人的段落: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约束的严峻挑战,中国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而绿色制造体系的建设正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着力点,它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生产力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模式,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本文将深入探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对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完善绿色制造体系的五项措施,为实现绿色发展目标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绿色制造体系: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载体

绿色制造体系 是指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绿色设计、绿色工艺、绿色装备、绿色管理、绿色回收等为主要内容,实现生产全过程的绿色化、低碳化,最终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了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和绿色园区 等多个关键环节,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绿色工厂: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实施单元

绿色工厂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资源节约和污染减排,达到绿色制造标准的工厂。我国目前已建设了5000余家国家级绿色工厂,覆盖32个省级行政单位,这些绿色工厂在降低污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绿色工厂如何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实施单元?

  • 技术升级: 绿色工厂采用低碳节能技术和新型生产材料,不断提升生产设备技术水平,实现更高效、更环保的生产模式。
  • 产品创新: 绿色工厂致力于开发低碳、零碳、负碳产品,满足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需求,打造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
  • 绿色价值创造: 绿色工厂通过降低污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体现了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底色。

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链接枢纽

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是指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物流、消费和回收)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企业。我国目前已建设了600余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覆盖了29个省级行政单位。

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如何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链接枢纽?

  • 绿色协同: 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强调与上下游企业的绿色低碳协同发展,共同推动产业链的绿色转型升级。
  • 要素优化: 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在各个环节都引入更加绿色低碳环保的原材料和技术,配备更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团队,实现绿色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跃升。
  • 供应链潜能激发: 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能够有效整合供应链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充分激发供应链层面新质生产力的潜在动力。

绿色园区:新质生产力的综合产业布局载体

绿色园区 是指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集聚绿色产业、绿色技术、绿色生活,并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区域。我国目前已建设了300余家国家级绿色园区,形成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和技术优势的绿色产业集群。

绿色园区如何成为新质生产力的综合产业布局载体?

  • 产业集群: 绿色园区能够吸引更多环保投资、绿色补贴以及ESG基金支持,有效串联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促进绿色产业集群发展。
  • 绿色创新: 绿色园区为绿色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鼓励绿色创新合作,吸引和留住高素质技术人才,提高产业乃至区域层面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
  • 区域协同: 绿色园区能够有效整合区域资源,形成绿色产业链,推动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升级,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我国的绿色制造体系,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推动各级绿色制造体系均衡化建设

  • 鼓励绿色设计: 加大绿色设计产品的研发投入力度,给予积极政策引导和配套支持,激发企业的绿色制造内生动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
  • 培育标杆企业: 加快国家、省、市多级的绿色工厂梯度建设,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企业,发挥绿色制造标杆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
  • 打造示范供应链: 鼓励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碳减排,探索建设“零碳”“负碳”示范供应链。
  • 构建区域绿色产业集群: 统筹协调更大地理范围内企业间的绿色合作,构建以新型能源为基础的“零碳新工业”创新体系,打造区域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和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二、深化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

  • 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融合: 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穿针引线”的连接功能,促进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的深度融合,实现节能减排、协同降碳。
  • 数字技术应用: 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模型等数字技术在绿色制造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大规模应用,探索绿色制造企业打通工业互联网与大模型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 数字化车间建设: 大力推广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工具,鼓励绿色制造体系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负担。
  • 数据中心布局: 把握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建设机遇,鼓励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在气候适宜、可再生能源丰富地区布局异地数据中心,降低用能成本和传输过程的电力损耗,推动绿色制造体系企业与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

三、完善绿色信贷、绿色金融和数字金融

  • 市场化手段: 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引导企业采用市场化手段进行绿色转型,而非单纯依赖绿色制造体系的补贴扶持。
  • 金融产品与服务: 鼓励各级金融机构为绿色制造体系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破解重污染企业、科技企业、中小企业绿色转型“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 协同发展: 统筹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和数字金融的协同发展,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和模式,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绿色创新、绿色转型、数智转型领域。

四、强化绿色制造体系自愿披露机制

  • 深化“企业绿码”机制: 继续深化和宣传“企业绿码”机制,以提升企业动态申报积极性,对积极申报和披露自身环境信息的企业给予荣誉表彰。
  • 建立绿色信用联动机制: 探索建立覆盖“国家级—省级—市级”绿色制造体系企业的绿色信用联动机制,发布各级绿色制造体系企业的绿色信用评价标准,加大“企业绿码”申报活动的宣传力度。
  • 规范第三方认证: 规范当前各类第三方绿色认证和环境认证机构,加强对其认证资质的定期考核,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避免没有认证资质的机构“打擦边球”。

五、探索绿色制造领域“产学研金介”合作模式

  • 优势互补: 鼓励绿色制造体系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联合,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
  • 技术转化: 大力提升企业绿色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水平,加快推动低碳技术“技术—样品—产品—商品”转化过程。
  • 绿色技术融资: 建设不同级别的绿色技术融资合作中心,发挥其在推进金融资源与绿色技术创新融合方面的协同作用。
  • 绿色技术联盟: 鼓励建立多主体参与的绿色技术联盟,推动相关产业升级改造,为绿色制造体系企业创新全过程提供更好的要素资源整合。

常见问题解答

1. 为什么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对培育新质生产力如此重要?

绿色制造体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载体,它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生产力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模式,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2. 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和绿色园区之间有什么区别?

绿色工厂是绿色制造体系的核心实施单元,侧重于单个工厂的绿色生产过程;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是关键链接枢纽,强调与上下游企业的绿色低碳协同发展;绿色园区是综合产业布局载体,能够吸引更多环保投资,形成绿色产业集群。

3. 如何推动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

可以通过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穿针引线”的连接功能,促进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模型等数字技术在绿色制造领域的应用,以及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等措施来实现。

4. 如何完善绿色制造体系的资金保障?

可以通过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引导企业采用市场化手段进行绿色转型,完善绿色信贷、绿色金融和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绿色创新、绿色转型、数智转型领域等措施来实现。

5. 如何强化绿色制造体系的自愿披露机制?

可以通过深化和宣传“企业绿码”机制,建立绿色信用联动机制,规范第三方认证等措施来实现。

6. 如何探索绿色制造领域“产学研金介”合作模式?

可以通过鼓励绿色制造体系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联合,大力提升企业绿色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水平,建设绿色技术融资合作中心,以及建立多主体参与的绿色技术联盟等措施来实现。

结论

加速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举措。通过不断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绿色转型,推动绿色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才能为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制度保障,鼓励创新,才能不断提升绿色制造体系的整体效能,为实现绿色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